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第46卷第2期目次及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投票 活动

1参与投票送杂志

请从本期目录中选出您最感兴趣的文章

2高票文章选入公众号

投票最高的三篇文章入选公众号,近期将发表

3参与投票送杂志

参与投票的前一百名可获当期杂志一本(请后台私信或邮箱留言:jdn@ucas.ac.cn

后续还将有各种惊喜等着您哦






2024年第46卷第2期目次
专题:ChatGPT的视差之见


生产工具演变与劳动分工体系变革

——从机器、专用人工智能到

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

齐志远 高剑平 郝亚楠(1)

ChatGPT中的“一般情感”问题

张润坤(11)

无用阶级还是人人自由发展:

从ChatGPT的替代谈起

秦子忠(20)


科学技术哲学


无证据的知识是可能的吗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

证据激活方案

唐瑭 程潇 郑伟平(27)

弱化随附性:

消除排他性论证的一个尝试

冉奎 廖铂华(35)

自然律的哲学解释与AI物理学家

李明(44)


科学技术史


粒子加速器的四次革命

——从核嬗变到希格斯粒子的发现

赵飞 高策(52)

函数连续性概念的历史:

从欧拉到勒贝格

李亚亚 王昌(61

郑成功复台战争时期荷夷船炮技术研究

刘鸿亮(68


科学技术与社会


数字赋能:科技治理主体结构变革

与主体能力提升

孟溦 段屹东(77)

核电安全与风险的媒介建构

——基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

核电报道的话语分析

乔文艳 张增一(88)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生态观的

丰富内涵、理论贡献及实践路径

燕连福 赵莹(98)


科学技术文化研究


从机体哲学视角看科技人文的

融合与共生

赵欣 王前(106)


人物评传


高斯:数学史上的伟大心灵

王淑红(113)


学术信息


中国近现代工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沿问题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123)

全球气候环境与人类文明研究的新进展

——气候环境与人类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25)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年稿约

 封三 

    

2024年第46卷第2期 摘要


专题:ChatGPT的视差之见


编者按:

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会是人类解放的力量吗?这一问题的合理解答不仅需要考察生产工具、劳动分工体系、制度体系等的演变及其效果,也需要考察人类体力、智力、情感等的对象化及其边界。本专题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ChatGPT所产生的论断构成了ChatGPT的视差之见。齐志远、高剑平、郝亚楠的论文阐述了生产工具从机器、专用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的演变,劳动分工体系从体力分工、脑力分工到自由分工的变革,以及人类劳动从异化、片面发展到自由化的转变;张润坤的论文提出了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有密切关联的“一般情感”概念,并阐述了一般情感的三大特征和它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中产生的商品化现象及其背后技术对情感的规定和人对自身情感的技术操作,进而指出ChatGPT时代应把握人类情感的直接性、主动性、有限性等特征;秦子忠的论文阐述了人类劳动并非完全可以程序化,因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完全可以程序化的计算机系统,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劳动,并且辨析了人工智能替代效应在不同的制度体系中产生不同的后果:它在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中促使大量人类劳动者失业进而沦为无用阶级,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则消除价值生产与意义活动的分离进而促进人人自由发展。

                                                                            (专题策划:秦子忠)



生产工具演变与劳动分工体系变革

——从机器、专用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

齐志远1     高剑平2     郝亚楠2

(1. 江苏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2.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机器到专用人工智能,再到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生产工具的演变深刻影响着劳动分工体系的变革。机器作为体力劳动的延伸与替代,推动着体力分工的形成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劳动异化问题。专用人工智能作为脑力劳动的延伸与强化,形成了人机优势互补的脑力分工,但仍未解决人类片面发展的困境。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作为劳动技能的整体对象化,将各种劳动技能转化为智能工具,形成了劳动方式更加灵活的软分工体系,推动着人类劳动的自由化。因此,通用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能否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潜力,关乎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否实现。

关键词:人机关系  通用人工智能  ChatGPT  劳动技能对象化

引用本文:齐志远、高剑平、郝亚楠. 生产工具演变与劳动分工体系变革——从机器、专用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雏形ChatGPT[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1-10.


ChatGPT中的“一般情感”问题张润坤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强调自身“没有情感”,但能根据算法分析人类情感,并将情感要素添加到人机交谈过程中。据此现象,本文提出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相似且有密切关联的“一般情感”概念,从社会性、对象化、交互性三大方面说明一般情感的特征。本文讨论了一般情感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中所产生的现象,即情感的商品化,对一般智力的繁荣与作用的确认,情感劳动作用领域的压缩。在相应问题背后,是技术对情感的规定以及人对自身情感的技术操作。本文认为,在ChatGPT的时代,面对一般情感,应把握人类情感的直接性、主动性、有限性这三大特征,把握真实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ChatGPT  一般智力  一般情感  技术  人类情感

引用本文:张润坤. ChatGPT中的“一般情感”问题[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11-18.


无用阶级还是人人自由发展:从ChatGPT的替代谈起秦子忠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无用阶级作为命题被提出来,是因为观察者基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这个位置推测到人工智能替代效应导致的相应现象。但在与之不同的其他制度体系中,无用阶级现象可能就不存在。因此,人工智能替代效应是无用阶级产生的原因还是人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这取决于制度体系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中,人工智能替代效应消除了价值生产与意义活动的分离,让人们得以从那些要求劳动能力工具化的工作岗位中解放出来,工作的工具性价值变成可选项,而工作的目的性价值直接体现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意义活动。

关键词:无用阶级  ChatGPT  通用人工智能  存在意义  数字社会主义

引用本文:秦子忠. 无用阶级还是人人自由发展:从ChatGPT的替代谈起[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19-26.



科学技术哲学


无证据的知识是可能的吗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证据激活方案

唐瑭1    程潇2    郑伟平1     

(1.  厦门大学哲学系;

2.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摘 要:证据主义是知识论的正统观念,即证据是知识的必要条件。这一阵营常常受到无证据知识说的攻击,如以无梦睡眠状态等场景下的主体知识状态作为“无证据的知识”反例,主张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主体的知识是可能的。证据主义阵营的传统的应对方案是搜寻证据,但在无梦睡眠案例中,这一路线的回忆倾向说无法有效地为证据主义提供辩护。基于认知心理学“激活”的概念,新的证据激活方案为无梦睡眠状态下的主体知识提供了激活的精神状态以为证据。按照这一方案,可以坚守证据主义的立场,有希望驳倒无证据的知识说。

关键词:证据主义  无证据的知识  无梦睡眠  激活觉察

引用本文:唐瑭、程潇、郑伟平.  无证据的知识是可能的吗——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证据激活方案[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27-34.


弱化随附性:消除排他性论证的一个尝试

冉奎1   廖铂华2

(1.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摘 要:在排他性论证的所有前提中,随附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少有被人们反驳的。本文并不是要否定心-身随附性,只是希望对它的含义做出一些修改:保留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的基本内涵,但取消物理基础能够充分的使心理属性例示的内涵。我们为此提供了三条理由:首先,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过类似思想;其次,这种修改能够消除排他性论证带来的困难;最后,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思想实验可以支持这种修改。这三条理由足以让这种修改成为一个可供考虑的选项。

关键词:物理主义  心理因果  还原论

引用本文:冉奎、廖铂华. 弱化随附性:消除排他性论证的一个尝试[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35-43.


自然律的哲学解释与AI物理学家

李明

(清华大学哲学系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发现自然律已经不再是人类科学家的特权了,最近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AI物理学家在探索如何发现自然律上有重要的突破。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智能机器都会秉持一些基本原则去发现规律,这对我们理解自然律的本性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于自然律的哲学理论应该符合科学实践,甚至受到科学实践的指引。在自然律的哲学理论中存在共相论、最佳系统论等不同理论。本文尝试从AI物理学家发现物理定律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家发现自然律的标准出发,来看待不同的自然律理论的优劣,从而为自然律理论的证成寻找更为合理的标准。

关键词:AI物理学家  人工智能  自然律  共相  奥卡姆剃刀

引用本文:李明. 自然律的哲学解释与AI物理学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44-51.



科学技术史


粒子加速器的四次革命——从核嬗变到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赵飞     高策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摘 要:20世纪30年代第一台带电粒子加速器的问世,叩开了人类探索微观粒子世界的大门。随着粒子加速器的迭代以及相应科学技术的突破,使其逐步成为现代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之一。粒子加速器作为“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其本质是一种人类探测微观世界的有利工具,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发展,而且成为了20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视角出发,清晰界定和详细阐述粒子加速器发展历程中的四次“重大突破”,进而在时间上明确划分出粒子加速器在科学技术史中的四个重要时期的“科学革命”,期望以此阐述学术界关于粒子加速器在当代科学发展史中的留白。

关键词:粒子加速器  加速器物理  科学技术史  重大突破

引用本文:赵飞、高策. 粒子加速器的四次革命——从核嬗变到希格斯粒子的发现[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52-60.


函数连续性概念的历史: 

从欧拉到勒贝格

李亚亚   王昌  

(1. 西安财经大学数学学院;

2.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

摘 要: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连续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函数连续性概念源于几何直观,受函数为解析表达式概念的限制,函数的连续性一开始被看成是解析法则的不变性。随着函数概念的发展,并顺应分析学严格化发展的潮流,柯西将连续意味着不间断的几何观念用精确的分析学定义表述出来,从而给出了现代意义下的函数连续性,最终魏尔斯特拉斯给出了现行的ε-δ定义。对函数连续性概念演变过程的研究可以为反观分析学严格化历程提供一个窗口。

关键词:分析学严格化  函数  连续性  可微性  可积性

引用本文:李亚亚、王昌. 函数连续性概念的历史: 从欧拉到勒贝格[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61-67.


郑成功复台战争时期荷夷船炮技术研究

刘鸿亮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郑成功复台战争是大航海时代中西冲突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从之发生迄今,古今国人对侵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属下的海军船炮技术夸张甚多。今利用中荷一些原始资料以及调研,发现荷夷船队规模一直从4-15艘不等,此与明郑水师五六百艘御侮战船数量相比差距悬殊。荷夷船只大部分载重量100吨左右,仅有4艘达到了五六百吨。在该战争中,因为荷夷人数少,船队规模小,故最终败给了人多势众、船队规模庞大的郑成功明郑船队。

关键词:郑成功  荷兰东印度公司  驱荷复台战争

引用本文:刘鸿亮 . 郑成功复台战争时期荷夷船炮技术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68-76.



科学技术与社会


数字赋能:科技治理主体结构变革与主体能力提升孟溦     段屹东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数字时代,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需要厘清科技治理主体间的结构与功能变化。在价值理性引导下,数字化对科技治理主体结构产生变革,通过数字赋能主体职能使科技治理主体边界发生变迁;数字赋能主体信息系统形成更有效的互动体系;数字赋能主体需求来源强化社会参与,助推以“用户”为基础的需求结构层次重构。在此基础上,数字化在赋能科技治理主体结构的同时,也增强了科技治理主体对治理活动的决策与感知能力, 加强主体事前推演能力以及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治理  数字赋能  科技治理主体结构  科技治理能力

引用本文:孟溦、段屹东. 数字赋能:科技治理主体结构变革与主体能力提升[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77-87.


核电安全与风险的媒介建构——基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核电报道的话语分析

乔文艳    张增一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基于中央级报纸《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对核电议题的报道,结合卡瓦略的媒介话语分析框架、甘姆森的“诠释包裹”分析框架以及吉的“七项构建任务”,对中央政府的话语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两家报纸对核电安全与风险的建构是:中国核电技术是先进的,核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核电是安全的,其风险是可控的,国家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核电。媒体报道还努力构建了在核电发展中有责任和担当的政府形象,构建了政府与企业、专家和公众之间利益一致的同盟关系。最后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缺失和官方与公众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冲突问题,建议运用跨平台传播和多媒体工具,以增强与公众的互动。

关键词:核电  安全  风险  媒体  政府话语

引用本文:乔文艳、张增一. 核电安全与风险的媒介建构——基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核电报道的话语分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89-97.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生态观的丰富内涵、理论贡献及实践路径

燕连福     赵莹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生态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回答了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四对关系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应具备怎样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就理论贡献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观,也进一步超越了西方生态观。在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坚持战略思维,推动永续发展;坚持法治思维,推动健康发展;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全面发展;坚持辩证思维,推动中国与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观

引用本文:燕连福、赵莹.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生态观的丰富内涵、理论贡献及实践路径[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98-105.



科学技术文化研究


从机体哲学视角看科技人文的融合与共生

赵欣   王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摘  要:将科技、人文对立起来的二元论倾向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促进科技人文的融合与共生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机体哲学视角看,科技与人文因素在不同类型机体中本来就是按照不同方式和比例嵌合在一起的,机体之间的互动决定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具体方式,而狭隘的工具理性认知模式遮蔽了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各种有机联系。运用机体哲学的方法论对各类机体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网络分析、情境分析、状态分析和趋势分析,有助于促进科技与人文的共生,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新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科技  人文  机体哲学  新工科  新文科

引用本文:赵欣   王前. 从机体哲学视角看科技人文的融合与共生[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106-112.



人物评传


高斯:数学史上的伟大心灵

王淑红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摘  要: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在数论、代数、几何、天文学、物理等方面都作出了里程碑式成果。他提出了“数只是我们心灵的产物”的哲学思想。通过研究和分析有关高斯的论著和书信等文献材料,本文主要对高斯的人生经历、成就和哲学信念进行评述,以期人们对高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心灵的产物  数论

引用本文:王淑红. 高斯:数学史上的伟大心灵[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4, 46(2): 113-12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自然辩证法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